为全面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要求,深化对“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研究,推动幼儿园户外混龄游戏深入开展,提升教师在户外游戏中的观察和指导能力,团结幼儿园开展了户外混龄游戏的优化研讨活动。
户外混龄游戏是在幼儿园户外环境中开展的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一种游戏活动。其丰富的异龄互动,能更有效地支持幼儿学会关心、分享、合作等社会行为,社会性发展更加积极和自然,是尊重幼儿生长的客观规律,尊重幼儿之间的差异,有效促进幼儿科学发展的一种实践范式。

互动擦火花
研讨开始前,业务负责人孟主任引导大家带着问题观看中一班建构区游戏的视频,引发老师思考:1.从上面的视频里,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建议?2.介绍本区域的游戏开展情况,在开展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老师们积极发言,肯定了中一班老师游戏前所做的物质准备和经验铺垫,观察到了中大班小朋友合作搭建时分工明确、互动良好,在搭建技巧上,中班上学期的小朋友已出现旋转连接、模式搭建,还有的老师根据自己负责的区域介绍幼儿游戏的开展情况,将游戏中遇到的问题,与孩子们一起商讨解决办法,问题得到解决,后续新玩法等进行了分享,展现了老师们基于儿童视角下发展幼儿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的教育理念。
研讨出精华
梳理完本区域游戏的开展情况,教师们通过观察玩泥区、小厨房视频素材,分三组开展头脑风暴式的研讨,研讨本区域游戏可以促进幼儿哪方面的发展?你认为本区域还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优化?请结合季节说一说(例如:环境、材料、师幼互动等等)。



分组研讨结束后,各组派代表总结发言。其余老师补充发言。教师们积极发表自己对视频的理解,有的老师认为小厨房可以促进幼儿大肌肉、小肌肉、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有的老师认为可以促进幼儿合作能力、分工能力、交往能力任务意识等社会性的发展;还有的老师认为可以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等等,关于如何优化,教师们从环境、材料、师幼互动的角度提出建议,提供墙面的支撑、营造家庭的氛围、结合秋季收集树叶、树枝、鹅卵石、玉米棒等自然材料,进行主题式的活动,例如:秋日厨房、秋日野餐会、玉米宴会等等,关于师幼互动,教师建议可以继续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认识厨具、学会使用厨具。教师们在观点的碰撞中达成共识,群策群力找到优化游戏的切入点,逐一梳理出各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引领促成长
研讨的最后,在徐园长的带领下,大家达成共识:第一老师们需明确自己负责的场地性质。环境、情境、材料赋予了游戏场地特有的功能和性质。例如“建构区”“体能区”“种植饲养区”等等,它们功能、情境、材料相对具有专属性,教师可以有一定的预设。娃娃家小厨房、泥地、沙池等区提供的全部是低结构材料,玩法是非常开放的,也支持幼儿想象替代,更具有游戏性。第二,老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要始终紧密结合《指南》等文件,每次游戏都要心中有目标,有反思。对接指南五大领域提供材料。第三,在师幼关系或教育方法上,应该始终保持开放悦纳的态度,在放手中启发,尊重孩子的自由、自主、想象、创造。


通过混龄联合游戏优化研讨活动,老师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到混龄户外活动组织指导的有效方法,体会到开展混龄户外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在接下来的实践中,我们将带着教研学习取得的收获,继续完善混龄户外活动,助力幼儿健康成长!
孟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