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走进戏剧,“京”彩再现——大许镇太山幼儿园大班课程故事

  课程缘起: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艺术,它有着悠久的历史, 其内涵非常丰富。京剧脸谱、京剧唱腔、京剧表演五彩纷呈、精彩奇特,是具有民族性、夸张性的艺术。然而幼儿对京剧接触机会很少,因此对京剧充满了神秘感。在一次活动中,视频播放了京剧片段,激发起了小朋友们探究的欲望。

  “老师,为什么我平时没看过这种戏的?这是什么戏?”

  “这是京剧。”

  “原来是京剧啊。”

  “什么是京剧?”

  “只有中国才有京剧吗?”

  “老师,为什么唱戏的人会在脸上涂颜料,真好玩!”

  “它的声音还拖得很长好好玩呀。”

  “唱戏的人可以戴上很多漂亮的头饰,穿上好看的衣服——而且有长长的袖子,真有意思呀!”针对孩子们的疑问,教师们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选择国粹京剧为切入口,结合幼儿学习特点,从“了解感受—尝试体验—探索发现”等方面入手,设计了“走进京剧”的探索之旅,带小朋友们一起认识京剧、体验京剧、感受京剧的魅力。

  课程目标:

  1.感受京剧的魅力,大胆表现。在感受京剧之美的过程中,初步了解戏剧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熏陶传统美德。

  2.尝试用连贯的语言复述故事内容,表达自己的感受;学习京剧片段,感受京剧的节奏韵律美,并能加上合适的动作表达自己对京剧作品的理解。

  3.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我国特有的剧种,世界上很多人都爱听京剧;

  4.感知京剧的特点,了解京剧特有的表现方式并对京剧感兴趣,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及民族自信心。

  5.在熟悉乐曲旋律的基础上,初步感受并学唱京剧能够根据不同的脸谱角色,用合适的力度与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课程网络图:

  一、初识京剧

  京剧大调查

  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较少能接触京剧,他们多是从电视中或是网络上观看京剧表演、了解京剧。每一种表演都有很多角色,有男孩也有女孩。孩子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进行了京剧大调查。

  京剧知多少

  京剧是我国的一种戏曲,它的一大特点就是人物分工明确,角色分明。不同的角色,所对应的妆容打扮、服装等也是不同的。我们可以通过他的服装、打扮来判断他所扮演的角色。于是教师组织小朋友们一起通过视频来认识京剧。

  现在,跟着孩子们的视角,一起来看看他们眼中的京剧人物。

  “有一个大花脸,他穿的衣服有很多颜色:绿色、粉色、黑色、红色……他还有长长的胡子,他还穿着很高的鞋子。”

  “我看到一个,他穿着五彩的衣服,背上背着四面旗子,头顶上带的帽子都是红色的球,胸前还有一朵大花。”

  “她们的衣服很漂亮,上面有很多小花,头上还戴着蓝色发夹。”

  “她们的衣服有个披肩,脸旁边还有两条挂下来的带子,她头上的帽子也有蓝色的夹子,还有很多珍珠。”

  “她的脸上有好多皱纹,她没有戴帽子,她是用一块布包住了额头。”

  京剧人物儿歌

  如何让孩子更好地理解人物行当特点,将京剧人物与其角色匹配?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最后我们将京剧人物行当:生、旦、净、末、丑,编成了——京剧人物儿歌。

  朗朗上口、幽默有趣的儿歌,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了京剧人物行当的特点。孩子们也都沉浸在说京剧的欢乐氛围中。“人家叫我小花脸,白色方框是我的特点。”“净行又叫大花脸,夸张的脸谱是我的特点......”“哈哈,真有意思。这样,我一下就能分出来了。”

  课程小结: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制定了探访京剧的调查表,利用家园互动,通过亲子了解京剧,建立了京剧初印象,孩子们对京剧有了新的认识,在前期交流分享的过程中,孩子们能发现京剧的各种特征。幼儿在观看视频等方式完成调查表的时候能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可以通过简单的调查收集信息,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教师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活动初始,我们导入视频和图片为幼儿提供语言学习环境,鼓励幼儿讨论关于京剧的内容。京剧人物儿歌则是为幼儿提供有韵律的语言内容,进而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兴趣。

  二、探秘脸谱

  颜色的秘密

  京剧脸谱是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特殊化妆方式。京剧脸谱上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和花纹?他们都代表着什么?从兴趣出发,以问题为导向,孩子们在自主思考和讨论过后,我们通过视频和图片一起认识了脸谱代表的角色和意义。

  “老师,我知道了!蓝色代表刚强。”

  “红色是勇敢的意思。”

  “白色代表狡猾。”

  “黄色代表残忍。”

  “黑色代表正直。”

  小朋友们对脸谱代表的人物性格有了初步的了解。

  对称的秘密

  在欣赏脸谱的过程中,宋子乐忽然说道:“我发现脸谱的两边是一样的,他们是对称的”。孩子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他们热情高涨,开启了创作脸谱之旅。怎么画脸谱呢?

  小朋友们开始了脸谱的绘画之旅。

  李锦妍:“我画之前先把纸进行了对折,中间的折痕就是对称线啦!”

  姚子沐“对呀,我也是用了这样的办法。 ”

  李宸希“我发现画眼睛的时候要画大一点,不然涂上颜色就看不到了!”

  创意脸谱

  小朋友们画了脸谱之后,热情高涨。

  杨紫若“老师,我们能不能画一个面具啊。”

  刘依诺“对啊,那样就可以戴在脸上啦。”

  为了满足小朋友的需求,于是教师组织了一场创意脸谱设计活动,看看谁的脸谱设计得最有创意吧。

  课程小结: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幼儿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本节活动通过欣赏视频、绘画、手工等的活动加深幼儿对京剧脸谱的认识,对不同角色脸谱代表含义、对称设计等更多了解,在此过程中提供了丰富材料让幼儿学习和运用京剧的色彩,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京剧脸谱画、京剧脸谱,进一步的激发了幼儿对京剧的热爱。

  三、京剧行头

  初步探索了京剧脸谱后,孩子们又对京剧表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想要进行京剧表演。通过翻看绘本、查找资料,孩子们讨论出京剧表演中所需的服饰、乐器和道具并着手布置、制作。

  头饰好多样

  1.绘画头饰

  2.扭扭棒头饰

  3.彩泥头饰

  孩子们自己用彩泥装饰冠帽,来看看他们的创意作品吧!

  乐器大猜想

  那唱京剧的时候都有哪些乐器来伴奏呢?于是乐器大猜想开始了,每个人都来画一画。有的说里面有锣,还有喇叭,可能还有双响筒,大家的答案五花八门,那到底是什么乐器支撑着我们的京剧表演呢?

  和孩子一起欣赏一段京剧表演!哈哈,我们看到伴奏的乐器啦!这些乐器叫做三大件。老师告诉我们,京剧的三大件分为文场三大件和武场三大件。文场三大件有京胡、月琴、弦子。武场三大件有单皮鼓、大锣、小锣。赶紧赶紧,我们赶快把这些乐器画下来。

  课程小结: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我们通过对京剧相关行头进行探索,对头饰、云肩、乐器、武器等有更具体的感知和体验,从而欣赏京剧行头之美。在活动中,我们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而中班的幼儿要引导他们在欣赏自然界和生活环境中美的事物时,关注其色彩、形态的特征。

  幼儿在制作头饰、绘制云肩等过程中不仅有创作技巧的获得也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而且以实践的方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有趣且颇具现实意义的。

  四、搭戏台

  小朋友们带来了刀枪棍棒后准备表演京剧啦!有小伙伴提出:我们还需要京剧表演的舞台,快来建一个吧。但是戏台是怎么样的呢?

  第一次设计

  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先设计了图纸。

  尝试失败

  孩子们设计好图纸后拿上积木围合一圈,再摆个舞台,看一看吧,感觉不是特别像呢。好像只有围合和平铺两种搭建技能,并没有垒高啊。好像是失败了,那么到底要怎么去搭怎么去设计呢?

  参观戏台

  为了更直观的感受戏台的模样,我们通过照片和视频观看。

  “戏楼屋顶有6个角”

  “戏楼有2层楼。”

  “有个大大的表演舞台。”

  “后面还有很大地方。是做什么的?”

  “原来是化妆的地方,准备表演的地方,好神奇啊。”

  “这里是用Y型的木头撑起来的。”

  “我知道戏台长什么样了。”

  第二次设计图纸

  通过观看,我们开始第二次设计图纸,原来四个角都要尖尖的,可以用大Y型的积木做角,还要有楼梯,第一层比较矮,第二层比较高,搭的时候要注意楼层的高度,戏台在设计中逐渐成型,根据再次设计好的图纸再次搭建,这一次就初具雏形了,戏台在我们心里已经有了初步的样子了!

  搭建戏台

  一次次搭建过后,我们的建构技能在飞快地进步哦。这是我们的成果,是不是很棒!

  课程小结: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学习的核心是游戏中学习,体验探索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们通过设计图纸、参观戏台、二次设计、搭建戏台,探究戏台的搭法,形成空间结构概念,自己发现的问题激发了他们想采取更多的新方法进行尝试、探索的欲望。可见,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都在积极思考自己探究的问题,他们的这种专注与执着正是来自于他们对事物的探究兴趣,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产生无穷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

  发现戏台可以使用Y型木来搭建二层戏台,可以看到幼儿不断地思考和调整,孩子们在经历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推进。通过和小伙伴们一起搭建戏台,幼儿们学会了合作,在各类游戏中锻炼了肢体平衡以及反应能力。

  五、京剧初体验

  京腔京韵我表演

  活动时间,孩子们都迫不及待的拿出了自己带来的刀剑,耍弄起来。为了更好地体验京剧的乐趣,小朋友们决定开展一场“京剧秀”!

  小家伙们热热闹闹地商量了起来,只听李子墨说:“那我们表演什么呢?”

  女生纷纷抢答道说,我们可以跳舞表演《卖水》啊!

  一切准备就绪,接下来就要舞台搭建了,我们齐心协力,围起舞台的轮廓,把舞台搭建好,接下来就轮到我们登场表演了!我们的表演开始了!

  课程总结:

  京剧是我国传统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幼儿接触京剧,学习京剧的腔调韵律,深入感受京剧的语言魅力、艺术魅力。通过京剧表演,全面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肢体协调、艺术创作等方面的能力,从感受美到表现美,培养幼儿对京剧的兴趣,感受中国京剧艺术特殊的美,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了解与热爱。

  最后,带领幼儿阅读绘本故事《给孩子的京剧》,把京剧脸谱、京剧行头、京剧人物等一一串联起来,让幼儿全面回顾京剧文化的同时,加深幼儿对京剧的印象,影响幼儿继续去传播和分享所学的京剧文化。

  课程反思:

  虞永平教授曾说过:“课程在儿童的生活和行动里,要让课程计划实现转身,教师要有发现课程的意识和能力。”孩子们的课程故事都是从孩子们比较惊奇的思维和一个个问题中开展拓展出来的,“京剧”看似与我们小朋友日常生活距离较远的一个题材,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紧跟幼儿脚步,我们发现原来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学习的亮点和知识。京剧听起来离我们很远,但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却是我们这一代不可遗忘的,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从这次以走进京剧为主题的活动中,通过集体教学——个体的探究——综合的实践,游戏表演,做到内外循环互动,双向学习实践。我们以尊重认可的视角去倾听孩子的声音,相信他们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让他们以自己的力量和内在的动力来感知民族京剧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具体的操作中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趣味和魅力,从而于润物细无声中建立起来的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