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就是科学家。幼儿是天生的探究者,从一出生就在不断地探究周围世界,建构自己的知识。幼儿的科学探究,是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和经验,体验活动的乐趣,从而满足自己内在成长的需要。
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对漫天飞舞的“雪花”很感兴趣,他们纷纷抓起了这些“雪花”。“老师你看,我找到了棉花。”子晨手捧着杨絮来到贺老师的面前。“这不是棉花,这是小鸟的羽毛。”译泽说道。“这是雪花。”“不是的,这是大树的毛毛。”孩子们争论不休,一时之间好不热闹。贺老师:“那我们一起去探索吧!”

为了便于孩子们了解,老师通过图片和视频的讲解,帮助大家知道了这些白色的毛毛叫做“杨絮”。原来杨树是雌雄异株,能产生飞絮的是雌株。每年的4-5月份,雌雄杨树完成授粉后,雌杨树就会结出果实。这些果实内含有种子,而种子外面覆盖着杨絮这种毛绒状的结构。随着气温升高和果实的逐渐成熟,果实会炸裂开来,白色的果肉会带着杨絮一起随风飘扬,去寻找适合自己生根发芽的地方。这些飘扬的杨絮,就是为了帮助种子进行风力传播,增加散布范围,促进繁殖。

既然知道杨絮对我们的身体和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不便,那我们要怎样防护杨絮,保护好自己呢?孩子们纷纷画了下来,边画边解说:我们可以戴口罩,戴墨镜,用吸尘器把杨絮吸走等方法。


孩子们面对杨絮,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同时自己也动脑思考,把这些问题一一解决掉。看似简单的环保小活动,让孩子们回归了自然中,利用季节的特点和幼儿对事物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在自然中亲身学习,充分的开动了脑筋。孩子们在探索中找寻正确的答案,在交流中丰富了生活经验,在探究中更好的发展了自己。
撰稿人:黄文杰
审稿人: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