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种子
需要不同的生长条件
不同的孩子
也有各自的秉性
只有运用有效的评价方法
做到看见孩子,发现孩子
让孩子的发展“有迹可循”
让教师的指导“有章可依”
才能真正推动儿童深度学习
促进儿童发展
幼儿园的课程评价无处不在,渗透在幼儿园主题活动、生活游戏及幼儿园的环境中。通过不同的评价方式,能够展现出评价的价值所在。为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每一位幼儿的发展,同时全面了解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状况,沈场实验幼儿园积极探索幼儿评价方法,开展了“让评价无痕,助力幼儿成长”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教研时,问题再聚焦

教研活动开始,魏鑫老师提出:你认为什么是“有故事的环境”鼓励老师们结合自身理解互相表达见解。




魏鑫老师围绕“有故事的环境”开锁步骤:对话预设、玩学留痕、动态支持与现场学员寻找关键点,归纳出该把钥匙的三个特性:
儿童性——幼儿园环境要有儿童参与,强调的是让儿童成为环境的主人。
过程性——幼儿园环境要有动态过程,展现的是儿童学习与生活的环境。
故事性——幼儿园环境要彰显故事,呈现的是儿童生动、真实的育人环境。
明晰开锁理念与方向后,魏鑫老师带领老师们发现幼儿园环境创设还存在哪些问题等?老师们进行讨论,并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作相关的思维导图进行分析。在积极的互动中反思幼儿园现状,并致力于和儿童一起打造“有故事的环境”,让环境可看、可探、可说,真正实现用环境育人的目标达成共识。



教研中,策略再提升
本次教研从经验唤醒入手,借助布鲁纳发现式理论:获得(经验碰撞,获得新理念)、转换(理念运用,转化新策略)、验证(案例循证,验证新成长)来达成教研目标。

通过学习布鲁纳发现式理论,发现学习法,进一步明确评价指标分析,学会对话儿童的多种方式,在实操中提升教师理解与支持儿童的能力。
发现学习的步骤:
①提出问题:主张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和明确使幼儿感兴趣的话题。
②作出假设:激发探究的欲望,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
③检验验证假设:幼儿用理论或者实验数据检验自己的假设。
④比较归纳形成结论:幼儿通过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和结果,亲子发现结论或规律。

明晰开锁理念与方向后,主持人带领老师们从图片中找原因,发现幼儿园环境创设还存在:空间满、内容满、形式满等问题:因此提出环境创设时要:留 白,留给幼儿可表达的机会、留给幼儿可互动的空间、留给幼儿可持续的发展 ……
经验碰撞,围桌教研
教师们对《评估指标》A4环境创设进行了详细地学习,对教师们在平时的观察评价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教师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分析思考如何使用《评估指标》对幼儿进行观察评价评估表的确定,根据前期各年级组制作的评估表细化内容,升级1.0版。


通过深入阅读以及教研活动中多次互动所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教师们按照小、中、大三个年级组,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了重点探讨的户外环境、材料投放两大内容,并对需要重点解读的指标进行了热烈讨论,深入挖掘自身的教学经验,在思想和经验的不断碰撞中,老师们将《中大班户外活动自主建构质量评价指标1.0版》中出现的问题点,以围桌讨论的形式进行修改与调整,通过研讨、复盘最后形成2.0版。



教研总结

活动最后,魏鑫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幼儿园环境作为孩子们生活、学习、成长的重要场所,它应该是一个充满呼吸感的空间。这种呼吸感不仅体现在环境的开放与自由,更在于它给予孩子们无限的选择与探索的可能。这种呼吸感也要求我们的环境能够随着季节、节日或教育主题的变化而灵动调整,保持持久的活力和新鲜感,使孩子们始终能够保持对环境的热爱与好奇。而环境的教育意义同样不容忽视。每一件物品、每一处布置,都承载着我们的教育理念和目标。它们引导着孩子们去观察、去思考、去学习,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我们坚决摒弃那些仅具装饰作用的物品,力求为孩子们创造一个真正有教育意义的环境,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