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共读

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学前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发展。为夯实全体教师专业理论素养,聚焦科学有效的专著阅读,在一日活动中助力实践与理论的充分结合,了解儿童游戏,读懂儿童游戏,基于教师专业发展和幼儿园课程建设需求,确立了《学前儿童游戏》一书,并制定了详细计划,按照书籍章节划分,每周由领读者布置任务、策划读书研训会。
云龙区华城幼儿园于2024年4月30日阅读的是《学前儿童游戏》第八章——幼儿与游戏指导策略。
本次领读人:陈娇老师

研悟共行
本章“幼儿与游戏指导策略”中讲到“渗透在环境中的隐性作用、教师游戏介入的方式、教师游戏指导的策略”等几个方面,第八章中作者则运用较为详实的案例分析论述了这些问题。教师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读:
1.环境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孩子最好的无声老师,我们应该运用渗透在环境中的隐性指导,有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结合本章第一节内容,思考什么是隐性指导?并结合实际,谈谈在游戏中教师如何运用隐性指导?
蔡老师:隐性指导是教师将教育的意图有机地渗透在环境中,通过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来达到有效指导的目的。充分发挥标志作用——标志制约法;多种材质的诱发作用——材料提供法;不同场地布局的互动作用——场地规划法。
李老师:在平时游戏中,我们可以利用实物标志、图片标志、角色标志直观形象的进行示范,用以激发、引导和规范幼儿游戏;在游戏中为幼儿提供多种材料,有利于他们通过对多种材料的探索,获取丰富的感官刺激,利用不同的材料去替代和想象,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促进其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幼儿游戏场地上合理地布局,并注意它们间的互动作用,有利于促进儿童游戏的健康发展。

2.成人的参与与介入儿童的游戏可以提高儿童游戏的能力,但是教师应该何时介入?游戏介入的方法有哪些以及如何介入?
张老师:教师可以在幼儿对游戏出现困难时,或者是他没有兴趣准备放弃时,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还有游戏行为和材料出现不安全隐患时,这个时候教师就要需要介入。
周老师:幼儿园游戏介入分为三种:平行介入、交叉介入以及垂直介入。
郭老师:那是怎么介入呢?平行介入就是和孩子玩儿同一种游戏,做做示范,让幼儿无意识的加以借鉴和采纳;交叉介入是教师主动参与或幼儿邀请教师参与游戏,教师通过游戏中与幼儿互动,来达到指导游戏的目的;垂直介入则是幼儿在游戏中如果出现严重的违反规则、出现攻击性行为时,教师则以教师的身份直接进入游戏,对幼儿的行为直接干预。

3.以语言为媒介的介入指导游戏的方法有哪些?
刘老师:询问式语言、建议式语言、澄清式语言、鼓励式语言、邀请式语言、角色式语言、指令时语言。

4.游戏结束后讨论、建构的过程是经验分享的过程,也是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新经验的过程,结合本章第一节(P161)及第三节内容,说一说什么是建构指导?为什么教师要进行建构指导?
许老师:建构指导是指每次游戏结束后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讨论游戏的问题,帮助幼儿自己建构新的经验体系的方法。
吴老师:建构指导是对儿童已有经验的提升,也是下一次游戏计划的依据。它不仅可以丰富儿童游戏的内容,而且有助于促进儿童综合能力的发展,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儿童在游戏时的真实想法及存在的问题,引导幼儿抒发游戏中的情绪体验,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幼儿在相互的对话、讨论中,使自己所获得的零散经验得以系统化,在相互学习中建构新的经验和知识。

5.引导幼儿讨论游戏的方法有哪几种?请分别说一说,并结合实际,思考教师如何引导幼儿运用这些说法?
王老师:一是情景讲述法,教师将游戏中观察到的典型事例,以情景描述的形式提出来,供幼儿讨论,以便帮助幼儿将游戏中的错误及违反常规的行为纠正过来。而是绘画法,教师在讲评游戏时,以绘画的方式让幼儿来表达自己在游戏中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及成功的经验。
秦老师:三是角色反串法,教师在讲评游戏的过程中,不妨大胆与幼儿互换角色,让幼儿成为讲评的主持人。三是点面结合法,教师在讲评游戏的时候,根据部分幼儿对游戏情况的讲述,大概了解幼儿游戏的过程,然后对其中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

总结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本次分享活动,充分调动了老师们学习的积极性和教育的热情。每个人都应该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进行深度阅读,不断地潜心思考,把读书与工作、生活结合起来,更容易找到职业的幸福和生活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