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观察,
每一次倾听,
都是迈向孩子们的深度学习;
每一个解读,
每一个支持,
都是走进孩子内心的世界。
用评价看见每一个儿童,
看见儿童的需要,
发现儿童的兴趣,
理解儿童的感受。
为积极贯彻落实《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精神,树立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导向的课程评价理念,提升教师实施课程评价的专业能力,沈场实验幼儿园于3月27日开展了《聚焦多元评价 提升教师课程评价能力》交流分享与研讨活动,引导教师了解多元评价并对日常幼儿户外自主活动进行解读、分析。
教研活动前期准备
教研前期,教师们进行了《基于提升幼儿教师专业能力观察与评价幼儿的行动研究》调查问卷的在线填写。


分析问卷,引出主题
活动一开始,魏老师带领大家对问卷的数据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发现教师在观察幼儿方面会面临一些困难,其中“没有评价标准”占比最大。

聆听案例,结合实际
接着,魏老师提出了几个问题,鼓励老师们结合实例,讲一讲自己在日常活动中是如何对幼儿进行观察评价的。各教研小组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自身提供的案例展开了激烈的交流和讨论。


小班组


中班组


大班组
分享感悟,共同成长
教师们对《评估指标》进行了详细的学习,在《评估指南》中,对教师们平时的观察评价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教师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分析思考如何使用《评估指标》对幼儿进行观察评价,并制作了相关的思维导图。

小班组

中班组

大班组
制定观察评价标准
通过深入阅读,以及教研活动中多次互动所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教师们按照小、中、大三个年级组,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了重点探讨的户外活动区域,并对区域中需要重点解读的指标进行了热烈讨论,深入挖掘自身的教学经验,在思想和思想的不断碰撞中,《户外自主活动幼儿发展观察与评价表1.0版本》最终诞生!每个年级组都派了代表教师讲解了各自户外区域活动中表格的观察要点以及记录方式,从而做出更科学的评价。

大班组

中班组

小班组
教研总结
活动最后,魏鑫老师对各个教研组的分享进行了总结:课程评价与幼儿的发展评价是密不可分的,教师们能通过一系列显性和隐形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让我们更好的看到了孩子的发展与成长。在今后的评价中,教师们要继续学习《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深入了解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多角度、多维度解读、分析幼儿的作品、自评、他评,对幼儿的综合能力发展给予科学地评价。

虞永平教授说过:“幼儿教师所要做的不仅仅是蹲下身来,更多的是要蹲下心去。”通过本次教研学习,教师们对于评价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探索了多元化、多层次、高质量的评价策略。深入贯彻落实《评估指南》的精神,进一步优化自己的教育行为,用心呵护幼儿身心健康快乐成长,全力促进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升。